原創經藏之聲

 

近日,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一組數據。 2018年,浙江省近5萬起離婚案件中,導致離婚的第一原因是生活瑣事。

 

就是那些“雞毛蒜皮”的事,打敗了大部分人的愛情。因為那些瑣碎的小事,讓相處變得越來越難,越來越相互“受不了”對方,最終只能以分開作為結局。

 

前一陣上映的電影《前任3》中,男主人公孟雲與女主人公林佳相戀5年,兩人共同熬過了艱難的創業期,在事業、生活剛剛有些起色的時候,兩人因瑣事而分手。

 

從沒錢沒房沒車的日子度過,挺過了重重阻礙,卻在結婚沒多久就選擇了分開,正是因為在一些小事上,誰也不願意退讓,誰都堅持自己的觀點,最終,小彆扭釀成了大糾紛。

 

正像法國啟蒙思想家、文學家、哲學家伏爾泰說的那樣:使人疲倦的不是遠方的高山,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。

 

生活中的小事,看似不起眼,它卻能摧毀一個婚姻。

 

或許有人說,你說它是小事,但它在我眼裡它就是天大的事情。對!的確是在“我”眼裡。正是因為我們習慣性的把事物貼上“我”的標籤,所以即便芝麻粒大小的事情,都能被“我”無限的擴大。

 

一日,寺院裡的東院弟子與西院弟子在一起打坐修行,東院弟子心思不在修行上,發現了一個稀奇玩意。有個東院的弟子說道:“咦?我東院什麼時候有了一隻這麼可愛的瓷貓?”

 

西院的一位弟子說:“你們東院不是有鼠患嗎?這是我西院送來的!”東院說:“既然如此,那這以後就是我東院的瓷貓了。”

 

西院又說:“不不不,這是我西院暫時借給你們東院的,鼠患一除,這瓷貓還是要物歸原主的!”東院不肯:“就是我東院的! ”為了爭瓷貓,他們倆打了起來,法師聞聲而來,看到他們都擰成一團了,便呵斥了他們:“不是讓你們多多禪修嗎?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!”

 

“師父你評評理,這瓷貓已經送了東院,哪有要回去的道理?”“胡說!這明明是借你們東院的!”他們一人一句爭論瓷貓就是自己的。

 

法師說:“休要爭吵!你們誰能說出從這件事上感悟到的佛法,我就把瓷貓還你們。要是說不出,我就摔碎它!”沒想到,東院和西院的弟子都講不出,法師嘆了嘆氣,把瓷貓給摔了。

 

晚上,趙州和尚回來,法師把白天的事情告訴了他。法師問道:“趙州,如果白天你在場的話,你會怎麼做?”趙州什麼話都沒有說,把腳上穿的鞋子脫下一隻,頂在頭上,便離去了。

 

因為一隻瓷貓,兩院弟子不修禪也要爭搶,都把瓷貓看作是自己的東西,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和對方爭辯,這就是我執。遇到了因我執而引發的爭論,不去破我執,而是摔了瓷貓,所以趙州和尚才會把鞋放在頭上,暗示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解決辦法。

 

瓷貓就是我們生活中兩個人遇到的瑣事,因“瓷貓”而離婚,這就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辦法,當再遇到第二個“瓷貓”,我執心依舊會出現,結果就可想而知了。

 

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說:“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,一種是大而酸的,另一種就是小而甜的。一些人拿到大的會抱怨酸,拿到甜的會抱怨小,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會慶幸它是甜的,拿到酸的就會感謝它是大的。

 

所有事情都一樣,如果可以換一個角度,或者從他人角度來看,對同一件事所得的結論就會完全不同。

 

道理雖然簡單,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懂得如何“實操”?又有多少人懂得把換個角度看待問題,用在生活中,真的能夠多站在家人角度看問題?

 

正因為我們不會做這些,所以只能飽嚐因“我”,而引發的種種痛苦。一位佛門大德曾說:我們的痛苦,實際上不是來自於外境本身,而是自己內心的執著。

 

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也曾說過:“真正困擾我們的,並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,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想法。”

 

可見,能夠減少內心的執著,控制住對某件事的衝動,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。

生活中的小事,更多的時候是沒有誰對誰錯,一切隨緣就挺好。達摩祖師曾說“得失從緣,心無增減”,看待得與失尚且能隨緣,根本不涉及得失、輸贏的生活瑣事,還做不到隨緣嗎?在不涉及原則的情況下,多聽誰一句,少聽誰一句,有這麼重要嗎?

arrow
arrow

    紫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